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学毕业、不为看病,只为看望这位医生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学毕业、不为看病,只为看望这位医生
22年前,由医院首席专家、介入诊疗部、心脏中心主任李敦恒带领团队完成了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首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22年后,当年接受手术的“小患者”大学毕业,来到心内科诊室,奔赴一场感恩的约定。近日,在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诊室,李敦恒教授与一位曾经的“小患者”重温了一场医患双向奔赴的故事。
故事要从22年前说起
2003年初,3岁不到的雯雯(化名)在一次检查中查出室间隔缺损——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但是在20多年前,听到“先心病”的父母不由得感到紧张焦虑,能不能健康长大?会不会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可以进行体育运动吗?带着这种紧张焦虑,雯雯的父母带着孩子来到了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医。
李敦恒接诊后对孩子进行了详细查体并耐心向孩子的父母解释,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畸形的40%。人体的心脏分为4个腔室,可以看成是一栋两层的楼房,每层都是相邻的两间房,一楼是左、右心室,二楼是左、右心房,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相通。
而雯雯的情况,就是在雯雯母亲孕期,也就是雯雯的胎儿时期,心脏左、右心室之间的间隔发育不全,导致了心室之间有一个破洞。如果是较大的缺损,一般会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和反复肺部感染等症状,严重时有可能会发生心力衰竭,雯雯的“心室破洞”大概为5mm,手术治疗可以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李敦恒与团队在术前做好了严密的手术计划,确保万无一失。由于患儿心脏体积小,操作空间小,让手术的难度增大。在儿科王淑珍主任医师、麻醉科朱兆平主任医师、介入诊疗部医护人员的配合默契下,李敦恒团队顺利为雯雯实施了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也由此打开了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室间隔缺损介入技术领域,让更多像雯雯这样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先进技术的治疗。
之后每年定期复查,雯雯的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成为了一名健康的孩子。一年年长大的雯雯,直到今年读完了大学,而幼儿期这段模糊的记忆永远留在了脑海中。因为接受的是介入手术,雯雯的身上并没有留下疤痕,术后醒来耳边医护人员的鼓励,也成为雯雯成长路上坚定信心、保持积极的不竭动力。
在雯雯记忆的深处,当年给自己治好病的那位医生的身影愈发清晰。大学毕业回到泰安,她辗转联系上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得知李敦恒教授本可以退休享受悠闲的生活,但出于对医疗事业的热爱和对医院的深厚感情,选择了返聘回岗,继续为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健康竭诚奉献。在心内科门诊,雯雯再次见到了李敦恒教授。谈到这场22年前的医院首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李敦恒教授依然历历在目。眼前的雯雯已顺利大学毕业,“幸而遇到您!愿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雯雯以最真挚和传统的祝福语表达着对李敦恒教授的感谢和祝愿,而这声声祝愿又何尝不是对一名医生的最高礼赞呢?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