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码合一 食品标签迈向数字化新阶段
□ 本报记者 闫 利 文/摄
找遍包装看不到生产日期,看配料表得借助手机相机放大功能,面对产品包装标签上的多个二维码不知道扫哪个……目前消费者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遇到的这些问题将有望通过数字化手段得到解决。
9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标志着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正式迈入数字化新阶段。数字标签是对预包装食品实体标签通过数字化技术或手段展示相关信息,实现食品标签信息“可听、可播、可放大”功能。该公告是在今年3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数字标签应用要求,旨在解决标签信息“找不到、看不清、读不懂”问题,同时为企业提供更灵活、低碳的信息展示方式。
食品标签“住”进“大房子”
“现在大家都注重健康,习惯看配料表。但是巴掌大的食品包装标签上印着密密麻麻的小字,需要打开手机拍照功能并把照片放大才能看清,这样的标签别说是老年人,就连我这个‘00后’也觉得费劲。”日前,在北京市丰台区物美超市,消费者李女士告诉记者,“刚刚买方便面时,虽然一眼就看到产品保质期,但是配料表、生产厂家等其他信息还是密得让人看着头疼。”
图为消费者在扫码体验食品数字标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李女士一样,不少消费者都表示食品包装标签展示信息太过于密集。比如,有人想看食用方式,结果在配料表、贮存条件、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一行行密集文字中找了半天才看到“开袋即可食用”。
也有消费者反映,部分产品包装标签上多了个二维码。“我之前扫描过一款食用油包装上的二维码,是个溯源功能,点开后里面有产品详细信息。有些二维码扫描后还会推荐烹饪方法,感觉很有趣,就像是把之前密密麻麻的小字换到了‘大房子’里,不仅字变大了,可展示的内容也更多了。”消费者刘杰说,“不过,有个问题让人困扰,我遇到过有些商品包装上有多个二维码,这些二维码扫出来有的是商品广告、有的是产品信息、有的是溯源信息,不太好分辨。”
数字标签守护食品安全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和高质量食品需求不断增长,包装上的标示信息成为消费者购买食品的重要参考之一。数字标签就像是食品的一张“电子身份证”,消费者扫描数字标签二维码后,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了解食品标签信息。
根据《公告》,数字标签内容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预包装食品标签强制标示事项的规定。广告、营销等其他信息不属于数字标签信息。为确保用户体验,保证数字标签信息易于获取,《公告》鼓励数字标签二维码与包装上现有二维码整合,实现“多码合一”,具备食品信息展示、食品追溯等多重功能。
在日前举行的“2025食品与健康传播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宫国强表示,数字标签可以解决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查看标签信息常遇到的字小看不清、信息难找等问题,可以实现标签信息“可听、可播、可放大”功能,提升消费者阅读体验。同时,数字标签还能融入营养健康、溯源、科普等内容,可以让消费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食品。
“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数字标签要‘大于等于’实体标签,实体标签上很多想说或者没有地方说的内容可以通过数字标签展示,比如营养、健康知识等。对于企业来说,数字标签没有版面的限制,可以展示更多信息,也提供了一个与消费者开展良性互动的新渠道和新载体。”宫国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