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将病床变“暖床”,用智能技术破解养老陪护“痛点”

发布时间:2025-10-18 18:50:00 分类:头条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王震

近日,2025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拟表彰名单的公示,威高化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李全榜上有名。李全的提名,打破了公众对“敬老爱老助老”的固有印象,他并非传统意义上在床前奉汤侍药的典型孝子,而是一位用技术破解养老“痛点”的智能病床研发者。

他的事迹表明,在当今社会,敬老爱老助老不仅仅意味物质奉养与情感慰藉,更意味着用专业能力和社会创新,系统性地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他的提名也见证着一场深刻的价值变迁:中国的敬老模范,正从道德感召的1.0时代,迈向技术与人文深度融合的2.0时代。

痛点突围:一款为“尊严”而生的智能病床

对于失能与半失能老人而言,一张病床几乎是他们的整个世界。传统的手动病床,不仅让老人每一次简单的起身、翻身都成为一种奢望和负担,也让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倍增。作为一名基层生产管理人员,李全在日常工作中细致的洞察到这一核心困境。一次在走访养老院时,听到一位长期卧床老人说:“要是能在床上坐起来看看窗外,那该多好。”这句话让他很受触动,也成为他带领团队研发简易自助调节功能的直接动力。

“我们不是在简单地设计一张床,而是在帮助客户,成就他们对于‘有温度的养老空间’的愿景。”李全介绍,这是在养老产品研发的过程中,他和团队一直坚持的理念。他将“安全”与“舒适”奉为研发第一准则,开启了一场匠心之旅:他走乡村,聆听留守老人的不便;走进社区,了解老人的起居习惯;驻守医院,记录医护人员与使用者的反馈。他将每一次倾听视为财富,将用户的每一声叹息、每一个微笑转化为优化方案的创作灵感。最终,针对大家普遍反馈的老人起身困难、翻身不便、防护不足等传统康复病床的“痛点”,带领团队研发了具有智能调节功能的电动病床。这远非简单的机械升级,而是针对不同身体状况老人的精准关怀。

对于半失能老人,床体背部和腿部的智能抬起功能,让他们能凭借一个按钮,轻松实现从卧到坐的姿势转换。这不仅极大地恢复了他们在床榻之上的活动自主权,更守护了他们渴望自立的生活尊严。

对于完全失能老人,智能翻身与防褥疮功能则显得至关重要。定时、轻柔的侧翻,能有效预防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致命压疮,大大提升了生命质量。同时,集成的防护护栏和监测系统,为无法自主活动的老人构筑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每一处弧线打磨、每一次功能升级,都凝结着他对老年群体生理特点的深刻洞察与精准回应。正是这份精益求精的匠心,他主导研制的康复病床成为市场的信任之选,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托付与安心。

为爱延伸:从“实验室”到“床榻边”的全面守护

随着智能病床的投产,在深入服务兰州“爱在护理院”等客户的过程中,李全再次洞察到养老产业一个日益凸显的核心需求:“去机构化”。无论是高端养老社区如泰康之家,还是专业护理机构,其终极追求是为长者营造一个充满生活气息、舒适安心的居家环境。

然而,传统医疗病床尽管功能完备、结构坚固,其冰冷的工业设计、复杂的操作界面与强烈的“医疗感”,却与客户所追求的“生活气息”产生了深刻的错位。如何让一件冰冷的医疗器械,蜕变为一个温暖的生活家居?于是,李全和他的团队们又开启了一场从“功能工具”到“空间组件”的设计革命。

“我们总经理李晓峰,经常对我们说:假如病床上躺着是你们的亲人,对于产品的设计和输出你们会怎么办?我们对产品的设计理念,始终坚持秉承着威高三心文化——良心、诚心、忠心,秉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解决客户痛点’,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款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中,用专业与匠心为客户打造舒适、安全的康复与生活空间。”李全表示,“去机构化”是一场始于细节的深刻革命;“家具化”也绝非表面的装饰,而是从结构本源出发的设计哲学——将医院里冰冷的“病床”,真正转变为家中那份可以安心躺卧的温暖依靠。

于是,针对兰州“爱在护理院”的实际使用需求,李全特别设计了简约三功能电动病床,创新推出会“呼吸”的床板结构,让床体本身成为一个活的、可感知的生态系统。通过创新的网格化床板设计,显著增强了通风性与透气性,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卧床环境下的异味堆积难题,在保留并优化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了整体重量的轻量化,使移动与日常操作更为便捷。精密的支撑结构确保了床垫受力均匀,极大提升了长期卧床者的身体舒适度,有效预防局部压力集中。表面网格化设计不仅便于快速清洁,更显著降低了护理人员的日常维护压力。

李全重新思考了护栏在空间中的角色,使其从“防护设施”转变为“家居伙伴”。全新的对称性结构设计,使照护人员无论左手还是右手操作,都能获得一致、流畅的手感,提升照护效率。为了让形态更加灵活,设计了分段式护栏,支持部分折叠与隐藏,既满足了多样化的照护场景需求,也有效降低了给长者带来的视觉与心理压迫感。材料选用了更具亲和力的木质等,使护理床能无缝融入整体家居风格,从视觉上彻底淡化“医疗感”。

“结构预留隐藏式锁扣、阻尼升降、气弹簧辅助等扩展接口,为未来产品平台的智能化、人性化升级奠定基础。我们相信,视觉的一致性、手感的亲和力、操作的平衡感,共同构成了养老空间中不可或缺的‘情感化’体验细节。”李全介绍,在确保操作便利、结构轻量的前提下,严格按照《YY 9706.252 医用电动病床安全要求》标准,完成了寿命测试、载重测试与电气系统耐久验证,保障长期高频使用下的安全与稳定。

这不仅是功能层面的迭代,更是理念层面的对话,以深度洞察驱动创新,将严谨注入每个细节,为用户提供超越期待的体验。李全秉持“敬老爱老助老”的赤诚初心,以匠心为笔,以科技为墨,积极践行着他为银龄群体做好康复服务的宗旨和誓言。

初心如磐:在方寸之间点亮生命之光

李全深知,再好的技术若不能落地,便毫无意义。为此,他牵头成立“银发关怀”技术志愿服务小组,常年活跃于养老一线。他们热心参与适老化公益讲座,将安全知识普及到社区,并建立“24小时响应 + 定期回访”服务机制,为用户提供全周期保障,不仅持续为养老机构提供无偿的病床维护保养与使用培训,更手把手地教导护理人员和家属如何最大化利用病床功能,他的这份至诚,生动诠释了威高集团“偕同白衣使者,开创健康未来”的企业使命。一位养老院护理员感慨:“这不仅是减轻了我们的体力负担,更是教会我们如何更科学、更有尊严地去照护一位老人。

多年来,李全坚持将敬老之心熔铸于枯燥的病床研制工作,以实际行动证明:研发工作人员的责任,不仅在于产品研发制造上,更在于对生命需求的深刻体察与虔诚回应上。“科技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陪伴和温暖的支撑。”李全这样诠释他的工作。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将敬老之心熔铸于方寸病床之间,将爱老之情转化为一次次耐心的讲解与调试。

李全以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创新源于对生命的深刻体谅,最强的技术赋能于最暖的人文关怀。这张小小的智能病床,不仅托起了老人们的身体,更托起了他们晚年的尊严与幸福。他的故事,在公司内部激发了广泛的学习热潮,更多年轻工程师主动申请加入“银发关怀”小组,一支以科技回报社会的“生力军”正在不断壮大。

李全的提名,远不止于一次个人表彰。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社会在老龄化浪潮下的价值新共识:我们不仅要让老人“有所养”,更要让他们“有尊严地养”;我们不仅需要个体的善行义举,更需要能够普惠大众的技术与制度创新。这张小小的智能病床,和李全为之付出的十年坚守,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更具韧性的“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雏形——在那里,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参数,而是托起晚年尊严的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