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山东16条硬核举措,让经济信心看得见摸得着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王天慧
9月初,山东省政府于印发了《关于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第三批政策清单》,16条举措直击经济复苏关键期的痛点堵点。从做足增量、遏制减量到应对变量,可以说,这份政策清单聚焦了企业最急迫的痛点,回应着社会最关切的期待。
信心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从服务业扶持到消费提振,从资金保障到产业升级,一条条务实政策、一笔笔真金白银,正转化为生产线上的忙碌轰鸣、商场街市的烟火升腾,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信心活力。
真金白银筑基,产业根基更显坚实。产业是经济的根基,没有产业的顺畅运行,稳定的就业和税收便无从谈起。此次政策中,省级新增1亿元资金,对高成长性服务业企业在建项目每个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同时加快落实1.6亿元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120个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和40个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项目建设,产业的枝干愈发茁壮。
消费引擎轰鸣,市场活力持续迸发。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既要看工厂车间的热火朝天,也要看商圈市井的烟火繁盛。山东此番在消费提振上精准发力:第三批54.75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落实9.66亿元地方配套资金,如同为消费市场添薪加火,让商圈的灯火更亮、人气更旺。
创新动能澎湃,新增长点加速培育。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政策清单中处处可见对创新的倾力托举。省级统筹3000万元资金,开展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语料库“揭榜挂帅”,对通过评测的大模型项目每个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政策覆盖面扩大至全省16市,这些政策为创新成果架起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高速路”,让新增长点在齐鲁大地破土而出。
精准滴灌纾困,企业发展更添底气。宏观政策的效能,终究要体现在企业的日常运转上。此次政策格外注重畅通经济的“毛细血管”,精准帮扶经营困难工业企业,“一企一策”纾困解难,用好粗钢产量指标,指导企业精准排产、提高效益,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行稳致远。
绿色转型提速,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山东在政策清单中也体现了对绿色转型的支持。省级筹集2000万元资金,对通过技术改造、设备升级、优化管理等措施开展节能降碳,新列入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的依规给予奖补,绿色发展的底色更浓、成色更足。
灯火通明的建设工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人声鼎沸的繁华商圈……这些跃动的场景,才是经济信心最生动的注脚。山东这份政策清单,让信心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为看得见的项目进度、摸得着的发展实效,在齐鲁大地上续写着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新篇章。